Navigation menu

来源:未知 责任编辑:admin

别再玩低价了经销商们都组团抵制电商了

  这几年,传统渠道拥抱电商平台早已是屡见不鲜的商业动作。毕竟线上渠道获客范围更广,销量更高。

  可行业步入下半场以来,竞争压力日益渐增,白热化的态势让许多品牌倍感焦虑。特别是在价格倒挂、低价扰市愈发严重的当下,抵制低价的风日渐兴起......

  近日,网传一家名为“川为冻品”的B2B平台,被各大品牌方联合抵制,其中不乏海霸王、安井食品等知名品牌。

  从网传的图片中得知,抵制的主要原因是其“恶意扰乱市场价盘”,因此各大品牌方全面禁止经销商向该平台供货。

  不仅如此,网上还流出一张由多家冻品经销商组织的“反垄断,抵制电商平台”微信群,人数已达到近300位。群里发起的接龙已有14位经销商参与。

  据了解,“川为冻品”于2020年启动数字化转型,仅用三年时间就将营业额从5亿冲破至60亿大关。其核心策略就是薄利多销,譬如,进货价100元的商品,川为冻品仅加价3-5元,即103至103元的价格售出,平均只留5%的毛利,1%的净利,自己不亏钱。

  “这种方式早就见怪不怪了,通过大量的商品以较低的价格先把同行卷死,一家独大的市场以后就由自己说了算。”

  尽管有经销商不满,但川为冻品仍一意孤行。5月16日,川为冻品创始人何志林在直播中表示,“我花真金白银去买的(货),而且又没有假货。”

  又在后续的5月18日,川为冻品公众号“川为冻品食材”发文辟谣,称何志林受到安井食品邀请,高层齐聚一堂举杯庆祝彼此间达成的战略合作。而安井等公司从未抵制过川为冻品。

  这俨然成了一桩罗生门事件,无论是经销商发泄情绪,还是被厂家带偏,孰是孰非已无从知晓,但这类事件确实反映了线下传统门店与线上电商之间的冲突。

  在京东618刚刚启动之际,出版过《明朝那些事儿》、《盗墓笔记》、《诛仙》的北京磨铁图书的创始人沈浩波朋友圈发文称,已全面对京东停止发货,并要求京东下架所有产品,同时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权益。

  5月20日,全网618大促开启的第一天,北京10家出版社和代表上海46家出版单位的上海出版社经营管理协会分别发表了一份《联合声明告知函》。

  声明内容均表示,不参与此次京东方面提出的618促销力度为2折到3折的图书促销活动,并“不承担活动期间产生的任何返利费用”。

  综合各家媒体报道来看,这次事件是国内出版业对图书电商最大的一次集体抵制事件。其中虽存在误解,但却难掩线下传统行业对电商“低价倾销”的无奈。

  今年4月,中国红牛的主体企业华彬集团,下发了一则《关于全国货流专项整治的管理措施补充》的通知。

  通告指出,自4月18日起,对全国所有2B、2C及社区电商平台展开全面关停禁供行动,对于低价扰乱市场的平台将会全面禁止供货。

  “电商平台价格混乱,不仅影响红牛本身的价格体系,也影响了渠道零售商的信心”

  从实际情况来看,平台一旦玩起了价格战,产品就会出现价格倒挂。在极端情况下,终端销售商从平台采购的价格会低于从经销商拿货的价格,最终导致各大电商平台成为终端商的进货渠道。

  摊开来讲,这些品牌方的诉求很简单,只要做到有利可图,或者说能让企业继续生存下去就行了。

  起初,这块方兴未艾的土地上大家各自找了片顺手的地,撒下种子,共同盈利。可随着时间的堆砌,能种植的土地越来越少,纷争也就越来越多。

  多年后,这片土地上卷无可卷,从价格到服务、售后、再到产品后,又重归价格,回归用户。

  在存量竞争的态势下,资源更多的那一方会采取一些非常规竞争手段,通过补贴等形式抢占市场。

  无论是企业还是平台,只要是能维持自身发展,拓展业务盘的方法,那就是好办法。因此价格战的出现是商业竞争的必然。

  既然有效,那低价就不是一个伪命题。但从另外长远的维度来看,低价必然不是长期之选。

  用老高的话来讲,定低价是为了生存,定高价是一种想把事儿干好的觉醒。低价只能是战术,而不是战略。

  卷入价格战,商家只能在降价、降品质、降材料,甚至降良心的环境里挣扎。这是一条不归路。

  金冠俱乐部有一位做灯饰的会员,对标欧普、美的。别人有品牌,价格便宜,卖三五百,把他打得“满地找牙”。经过俱乐部一众兄弟的指导,他开始涨价,卖到1500,为什么?客户在欧普买的是灯,在他那买的是整个家庭的照明解决方案。

  他们用的是装修设计师,每接待一个客户就去研究客户的房型,提供照明的解决方案。他有附加值,有价值创造,所以大品牌卷不到他。谈的客单价最高能达到上百万,企业营业额没有下降,利润还提高了一倍。

  当然,不是所有行业都适合涨价,我们只是提供一种思路。上面这套方案是金冠俱乐部兄弟们一同分析指导出来,每一个商业模型都有他的最优解,而这个最优解不是一拍脑袋就想出来的,是那些亿级企业家们曾经走过的路。